公司不賺錢原來是因為!? 2招快速自救,讓你財源滾滾來!
大家好,我是張邁可。 我今天想來跟你分享一個, 我自己在業務銷售跟經營公司上面,犯過最大的錯誤之一。 這個錯誤幾乎讓我當年,差一點就累死在辦公室裡面,把整個團隊都拖下水,也把公司搞倒要差一點關門。
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這些鳥事,也發生在你身上的話, 那就千萬不要掉入這個想法的陷阱,就是以為只要接到很多生意業績很好,公司就一定會賺錢
經營公司初期
我在十幾年前剛開始經營公司的時候, 當時我公司的業務,主要是在各大科學園區裡面,跑那些上市櫃的超大型公司,提供整合行銷的服務,協助這些大公司舉辦像是運動會、尾牙、員工旅遊、跟很多各式各樣的活動。
一開始公司的規模也很小,加我跟另外幾個員工就四個人而已。 而且一開始也沒有人脈、沒有大型活動的承辦經驗、也沒有大客戶的背書跟推薦, 所以業務的進展很緩慢, 有時甚至一整個月都拿不到幾個小案子,每個月幾乎都是虧錢的
但我就是不斷地測試新方法,來約到客戶見面,爭取提案簡報的機會, 然後不斷地在提案裡面加入創新的idea,我相信只要能堅持做出最棒的產品、提供最優質的服務,就一定有機會可以拿到訂單, 而且只要我能接到很多生意,讓公司有大量的營收進來,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。
我當時是真的這麼以為的,而且奇蹟也真的發生了
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, 開始有一些客戶覺得我的提案不錯,雖然沒有什麼承辦經驗, 但看在我還算認真跟誠懇的份上,願意開始丟一些小案子讓我試試看。當然我也是把握機會,全心投入到活動的製作根執行,最後的成果也沒有讓客戶失望。
所以開心的客戶就開始幫我介紹,更多其他公司的客戶,然後公司的好名聲就開始慢慢地傳出去了, 那接著就迎來公司的,第一次業績大爆發時期。
當時是有精準地抓到客戶的需求,所以提案的成功率非常高, 每10個提案都可以成交7個案子以上, 每個案子的規模從幾百萬到上千萬都有。接著開始有大量的營收進來,我想說終於苦盡甘來了, 公司的業績好就代表可以請更多的員工, 換更大的辦公室, 買更多的電腦跟設備, 然後再接更多的案子, 而我也確實這麼做了。
為了因應大量的案件需求,所以公司開始密集徵人擴大製作團隊,想說多一個新人也就一個月多個三四萬塊,而且一個小案子就能賺上百萬了,而且公司的人越多,能接的案子就更多, 根本就是穩賺不賠的呀。
災難的開始
呵呵,然後就在我對公司的未來。充滿自信跟樂觀的時刻,災難就開始了。
因為當時公司擴展的速度太快,加上新進員工的訓練不足, 導致很多同事無法在短時間內承擔責任, 所以幾十家大公司的客戶,有事情或是遇到問題的時候,都還是直接找我。
我可以一天接快上百通電話,出席至少七場會議, 每天都忙到快12點才下班, 有幾次還弄到凌晨兩點多,然後活動當天還要當製作人兼主持人。以當時的壓力跟工作量來看, 如果身體有點狀況的話,可能就當場暴斃在辦公室了。
但當時不是只有我累, 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很累, 而且有些是因為缺乏培訓跟經驗的關係,導致想幫忙卻幫不上忙,不只是身體累,心更累呀。
但最後我們還是撐過去了,那一年接到了幾十場大案子,營收也有快破億,想說一個案子的毛利都有快三成左右, 應該可以淨賺個兩千多萬。 雖然辛苦了一整年, 但看在可以淨賺兩千多萬的份上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結果結算下來你知道賺多少嗎?只賺了兩百多萬。 幾十個人忙了一整年, 就只賺200多萬。 這當時對我的打擊真的很大, 因為投入的時間跟努力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, 我想說開公司也太累了吧。 要當校長兼撞鐘,幾乎什麼事情都要做。
要處理公司的問題、客戶的問題、廠商的問題、錢的問題、還要處理員工在那邊不爽的問題。TM事情真是有夠多的。
所以當時一時想不開, 還真的有一種,當員工上班領薪水,要比當老闆輕鬆多了的消極想法。 不過後來想說自己頭都洗下去了,也還是要對客戶、對公司、跟對所有的員工負責。 所以我就開始仔細地回想,在這個瞎忙了一整年、又累到跟狗一樣的事件裡面,我到底做錯了哪些事情。
公司經營的成本
第一是我當時對於公司經營的成本,缺乏精準的概念。 我想說一個新人的薪水就三四萬塊, 頂多加個勞健保也沒多少。 但在詳細的計算之後才發現, 其實還有很多成本支出是會慢慢堆疊上去的。
像是因為人變多所以需要更大的辦公室,更多的辦公傢俱、電腦設備、文具用品、跑業務的公務車、油資、各種公司的福利、員工旅遊、三節獎金、年終獎金、跟很多設備的攤提下來,一個薪水三四萬塊的員工,一年的公司總支出將近快100萬。
我知道,你可能在想說這成本有這麼高嗎?呵呵, 我自己在看到數字之前,也不相信人事相關的成本會這麽高。所以光是對成本的概念不夠精準, 公司要虧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培訓的重要性
再來我犯的第二個錯誤,就是以為新人進來,只要給一些正確的原則與觀念,然後就讓資深的同事帶著做,一段時間之後他自然就會了。而且我自己都快忙死了,那還有什麼時間安排培訓呢。
但這樣的問題在於,缺乏提供給新人一個有系統的培訓,會讓他有點像瞎子摸象一樣,都只能看到問題的一個面,卻看不懂整體的結構, 導致會浪費很多時間在處理一些,根本一開始就不該發生的問題。
而且也不是每個資深的同事都能教,因為會做不代表會教、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意願,花自己的時間幫忙教新人,導致新人學習進度有很大的落差,造成他們想幫忙卻幫不上忙、覺得工作很累但卻很沒有效率、也很沒有成就感、然後一個可能的人才,就這樣流失掉了。
所以這個事件最後讓我學到幾件事情,第一是接到很多生意、成交很多訂單、業績也有持續成長,並不代表公司就一定會賺到錢。身為經營者要能精準地掌控成本,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源可做多少事情。
再來是不管公司有多忙,提供給團隊一個有效率、而且扎實的教育培訓,永遠是經營者該優先考慮的事情,因為這樣才能提高團隊的戰力與士氣,也能提高員工個人的自信,最重要的是,唯有團隊的能力持續提升,公司才有繼續發展的機會。